亚洲资本网 > 栏目首页 > 微商 > 正文
男子肠道长200多个息肉:体检发现肠息肉要切除吗?
2023-08-03 06:15:44来源: 腾讯网

一个成年人的肠道长度约为身高的4~5倍,其中80%为小肠,20%为大肠,后者因蠕动较强、粪便成形,更容易出问题。

比如大肠息肉,又称结直肠息肉,就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之一。

近日,南京一37岁男子查出结肠长了200多个息肉,医生花了约3小时才完成手术摘除。


(资料图片)

最新发布的《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》显示,大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由结直肠息肉发展而来,结肠镜筛查发现并切除,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。

好好的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

现代医学把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称为息肉,一般以部位命名,出现在肠道里就是“肠道息肉”。

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,小至几毫米,大至几厘米;有的长得像蘑菇,有的像桑葚,有的则像小山包;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,甚至整条肠子都是,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,就是“多发性息肉”。

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表示,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明确,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。

!

饮食因素

长期吃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纤维素食物的人患病率较高,而蔬菜、维生素C摄入充足者较低。

膳食中脂肪占比超过40%是形成肠道息肉的重要因素,若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%,患病率就会显著降低。

另外,腌制食物等也与腺瘤性息肉形成有关。

!

疾病因素

免疫功能低下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切除胆囊、接受癌症放疗的患者及肥胖人群的患病率较高。

!

炎症刺激

长期炎症刺激肠黏膜可引起息肉,如慢性结肠炎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氏病等。

!

异物损伤

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,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肠黏膜损伤,都容易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形成息肉。

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也会刺激肠壁生成息肉。

!

遗传因素

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,而突变的基因又会遗传给后代。

什么样的肠息肉会「恶变」

人体任何黏膜表面都可能生长与息肉类似的多余肿物,肠道息肉更受关注,是因为它可能会发展为大肠癌。

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伟庆表示:

一般来说,带蒂、直径小于2厘米、表面光滑、活动度好的息肉是良性的;

黏膜下扁平、直径大于2厘米、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,往往提示息肉恶变

息肉恶变的概率与息肉大小有关,美国一项研究显示,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,恶变率仅1%,1~2厘米的约10%,大于2厘米的则有46%是恶性的。

数据显示,如果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,能有效防止肠癌。如果未切除肠道息肉,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4倍左右。

刘思德认为,肠道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“定时炸弹”,应该尽早“拆除”。

一般来说,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需要进行活检,根据病理结果再做处理;

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无需活检,应直接切除;

如果息肉是在乙状结肠镜下发现,且活检证实为腺瘤,需进一步检查,排除近端结肠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腺瘤或赘生性病变。

肠镜检查到底有多重要

由于肠镜能够取到病理组织,其又被称为诊断肠道疾病的“金标准”。

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刘正表示,它并非像谣言或者网上说得那样痛苦。

随着技术的进步,内镜越来越柔软纤细,做肠镜检查的时间也非常短,一般在15~20分钟左右。

建议大家45岁左右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。

没有肠息肉家族史和一级亲属患癌的高危人群,之后每5年做一次肠镜。

本身有肠息肉、有家族病史的人需要将起始筛查时间提前10年左右,在25~35岁进行肠镜检查。

做肠镜检查后如果发现有肠息肉,检查频率要更密集,之后3年每年都需要做肠镜检查,根据息肉生长情况确定下一次检查频率。

长期吃高动物蛋白、高脂肪食物,纤维素摄入较少者,应立刻改变饮食习惯,保持饮食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,避免便秘,少吃加工肉制品,戒烟限酒。

此外,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,有助粪便排出体外,预防息肉形成。▲

本期编辑:徐梦莲

关键词:

专题新闻
  • 08月02日逸盛大化PTA为6000元
  • 安康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(关于安康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简述)
  • 追踪报道 | 20多条冲锋舟救出中图网50多名被困员工
  • 深圳7月二手住宅成交2259套 中介称近期咨询客户开始增加
  • 南阳市唐河县举行首批新能源出租车上线启动仪式
  • 5只股获北向资金连续净卖出

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

Copyright © 2011-2020  亚洲资本网   All Rights Reserved. 联系网站:55 16 53 8 @qq.com